三亞新聞網2月19日消息(三亞傳媒融媒體記者 張慧臏/文 李學仕/圖)平整土地、開挖溝渠……做好春耕備耕是抓好開年經濟的“重頭戲”之一。當下,三亞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已是機械穿梭、人員忙碌。在崖州區一處田洋上,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現場,村民正在疏通排水溝和機耕道,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開展。
航拍崖州區廣闊的高標準農田。
“高標準農田讓我可全程機械化作業,讓種糧人更有底氣?!毖轮輩^種植戶洪良忠說。
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,就是通過平整土地、改良田型、培肥地力,配套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和田間道路等,將農田建成集中連片、旱澇保收、能排能灌、宜機作業、環境友好、高產高效的高標準農田。
高標準農田建設拓寬農民“增收路”
建設高標準農田,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。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“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”,這是連續第12年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。
2022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作出重要部署,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。
高標準農田一頭連著糧食安全,一頭連著農民增收。高標準農田帶來高質量耕種,新一年的好收成就有了堅實基礎。這一點,崖州區不少農戶深有感觸——狹小的水泥田埂變成了寬闊的機耕道,農戶開著三輪車將地里的瓜菜往外運輸?!疤镩g道路變寬了,干活更省力?!焙榱贾艺f。
“高標準農田建設不但解決了農田排灌問題,也讓生產方式從以前的肩挑背馱向現在的機械化、專業化方式轉變,改善了生產條件,降低了耕種成本?!辈饺胙轮輩^坡田洋萬畝良田,崖州區城西村村民陳增偉說,高標準農田及南繁帶來的“溢出”效應改變了整個農村。以種植水稻為例,以前農民翻田都是借助耕牛,灌溉也需要人去堵水,費時費力。高標準農田建設后,實現了田成片、路相連、渠相通、澇能排、旱能灌的目標,以上現象均成為歷史。
截至去年底,三亞已建設高標準農田19.32萬畝(2022年88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已完成100%),其中南繁科研育種基地9.59萬畝,基本實現南繁基地高標準農田全覆蓋。同時,推動赤田水庫灌溉渡槽改造工程建設,完成全市93宗水庫年度安全檢查和考核整改工作。
“2023年計劃完成10萬畝糧食生產任務,新建高標準農田1.1萬畝?!笔修r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今年還計劃安排1200萬元種子和農資費補貼,增加生產代耕代收服務補貼,支持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,對晚稻機耕、機種和病蟲害防控、冬季瓜菜備耕等開展專業化服務,提高農機裝備水平。
科技引擎助力“南繁硅谷”打造
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步推進的基礎上,科技持續為三亞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,新一年的豐收希望正孕育而生。
日前,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不斷完善科研配套服務,探索搭建南繁用地共享服務平臺,為科研機構和企業提供“一站式”線上看地、選地、租地服務,為農業發展注入科技力量。近期,該平臺已上線6100畝南繁共享用地信息,其中三亞3300畝、陵水2800畝。截至目前,該平臺已成功實現900畝土地流轉。
“從選地到租地不到一周就完成了,平臺高效、專業的服務讓企業沒有后顧之憂?!比齺喲轮轂硣H農業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博介紹,公司通過南繁用地共享服務平臺選地、找地,經過實地察看土地相關情況,最終選擇租用崖州區高地村40畝南繁用地。
記者了解到,為加快推進打造“南繁硅谷”,合理高效管理各類南繁配套用地,崖州灣科技城2022年啟動建設南繁用地共享服務平臺。平臺匯聚南繁土地信息、合同信息、科研單位信息、服務單位信息,提供用地申請、用地管理、服務用工,以及科技設施設備與信息化種植等各類農技配套一體化服務,確立南繁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模式。
使用“高科技”,通過無人機低空遙感獲取南繁核心土地數據,建立統一的土地信息數據庫、南繁單位信息數據庫、合同信息數據庫,提供電子合同簽署,通過“南繁土地流轉一張圖”向科研育種單位和群體提供從找地到用地的全過程服務。
據了解,南繁用地共享服務平臺主線業務用地申請審批流程已上線試用,三亞和陵水安馬洋的地塊信息實時更新,正在落實樂東抱孔洋基地的共享使用,促進“南繁三地”資源共享、功能互補、共同發展,保障科研育種工作的高效開展。
原標題:
三亞今年新建高標準農田1.1萬畝 好農田“不負好春光”